第240章(第1页)
陈璋皱眉道:“你说得倒轻巧。扶桑人那么多,一时半会哪里杀得干净?还要留着人挖矿的。如今是神机营和闽省总兵的人驻守在那里,我们军士有限,扶桑人多,逃窜了一些也是有的。 姜丰冷笑道:“这是你心慈手软了,扶桑人就不能留!你回去向陛下请旨,扶桑那些皇室贵族的一个不留。至于平民百姓,留一些老实的挖矿也罢。其余的,或运到我大湾或是琼州,再不然送去闽省也行。永安王不是说缺人耕种吗?我好心送他些扶桑奴隶。” 他噼里啪啦地说了一通,陈璋眉头一皱:“把扶桑人都迁走,融入我朝百姓之中?那扶桑也不再是扶桑了。” “不这样,留着他们哪天起义复国吗?"姜丰冷冷地说道。 陈璋微笑:“我不明白,你何以对扶桑如此厌恶?你又不是东南沿海之人。” 姜丰哼道:“此事不告诉你。反正你要知道,扶桑不是好东西,对我朝恶意极大,既有机会,就要将其彻底锤死。不仅仅我,你老祖宗陈仲光同样厌恶扶桑,宫中还有他留下来针对攻打扶桑的战略呢,你不知道?” 陈璋当然知道,奉命征讨扶桑时,皇帝给他看过那份战略。 “你和陈仲光都是异…陈璋试探着问道。 姜丰来历神秘,和陈皇帝一样,似乎都有不可说的玄妙之处。 姜丰撇了撇嘴:“你老祖才是异人,我是正常人。不过英雄所见略同罢了。” 陈璋笑了笑,也不追问,只说道:“你如此做必有理由。也口总归是好事,大湾缺人,琼州也缺人,就是东北,多些人对抗女真人也是好的。就把扶桑人打散了四处送去。” “对嘛!这就是两全其美。不过事先说一一声,扶桑女子温柔贤惠,我大湾要了。”姜丰又说道。 陈璋怔道:“嫂夫人不是到大湾来了,你还敢要扶桑女人?” “你想哪里去了?”姜丰正色道,“我这里不是修路、建城吗光是大湾的民夫还不够,我想着招商修路、建城,让商贾到外地请民夫来。这些民夫多是底层百姓,娶不上媳妇的多了去了。要是有扶桑美人配给他们,不就愿意留下了?” 陈璋失笑:"亏你想得出来!好,此事包在我身上。” 姜大人又说:“你帮我了大忙,我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扶桑的银矿开挖了数百年,蕴藏量其实已经不多了吧?大湾北部的虾夷岛,却有丰富的金矿,还未开采的。” 陈璋动心了,又觉得应该师出有名,否则朝中老臣哕嗦。 “要名义有何难?”姜丰笑道,“从汉朝到前朝末年,虾夷都是我国领土。前朝末年,扶桑趁我国内乱占了去,如今正好收复故土!” 陈璋不由得笑了起来:“好一个收复故土!” 姜丰端起茶杯:“以茶代酒,祝陈大人马到功成!” 陈璋一一饮而尽。 姜丰这才说起那古长流的事,最后说道:“他爹娘在长史府到底是个隐患,我想把人救出来。可长史府这种地方,哪里是随便硬闯的?你能不能帮一帮我?” “人人说你心狠手辣,对扶桑人毫不留情,说亡国就亡国。 怎么现在又心慈手软了?两个奴仆的性命,值得你大费周章?” 陈璋笑着问。 值得。扶桑人的命和我朝之人怎么能相提并论?"姜丰正色道,“这个古长流在我手下做事,我自然要保他一家平安。况且他要是被人威胁,难保不会说出逃奴一事,对我来说也是麻烦。” 陈璋道:“我来大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朝中有人弹劾你收容逃奴、破坏法度。” “凡事要讲证据,他们说有就有吗?我说没有啊!"姜丰无赖地说,“你不会打我小报告吧?” 陈璋无奈:“你可真会给我出难题。” “那你说帮不帮我吧?兄弟?”姜丰问。 “你都叫兄弟了,我能不帮吗?"陈璋叹道。 有陈璋帮忙,想到锦衣卫无孔不入,姜丰就不用再担心此事了,反而替古长史掬了一把同情的眼泪。 完成不了任务,回去之后不好向王爷交差吧 第二日,古长史过来辞行,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姜大人,来日再会!” “好说!”姜丰豪爽地说道:“古长史远来辛苦,我之前答应的,去闽省张贴布告、告诫百姓谨慎迁徙一事,如今正好让人和您一起回去办了。 古长史有些诧异,他还以为姜丰赖过了逃奴一事,也不会再提起良民迁徙一事了。毕竟这事,实在不算什么把柄。 姜丰憨厚地笑着,和胡大山说了几声,命他带人送古长史一行回去。 胡大山长得高大雄伟,也是一一脸憨厚的样子。古长史实在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了什么药。 乘着大海船回到白水州,胡大山果然信守承诺,和古长史的人一起,到省内各州府张贴布告,还派人在布告下讲解:"去大湾开荒虽然送地、三年免税、官府还派先生免费教人识字,想要去的人,就去白水码头上大湾的客船,连船票都不用。但是有台风啊!海上风险又大,大家要谨慎迁徙啊!” 听了讲解,百姓一片哗然 本来听人说去大湾开荒的种种好处,还有人不信,知道的人也有限。如今大张旗鼓地宣传,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 不仅可以得地,还能识字 不久之后,姜大人看着一船一船的移民,高兴得不得了。 大湾这里将来要接收扶桑奴隶,但是本朝人的基数不能少,否则就不知道是谁同化谁了 陈璋在鸡笼城考察了几天就要离开了,姜丰把他送到码头上,依依不舍地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等你凯旋的消息了。” 陈璋拍了拍他的肩膀,迎着朝阳登船而去。 姜丰看着远去的海船,默默地叹了口气。陈璋告诉他,这两年大湾大变样,有人盯上了大湾知府这个职位。 好在皇帝还记得姜丰述说的世界局势,知道姜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把那些调任的建议都给压了下去。 这可真是瘦田无人耕、田开有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