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第1页)
新年过后,新来的先生们参加了大湾府组织的“招聘"比试。 看到题目之后,他们都微微愣了愣,不是因为题目很刁钻。恰恰相反,关于四书五经的内容,都是普通的填空题。至于那些为难人的简答题,道都没有。 但不刁钻,却也不简单。有更多的实务题,比如记账、律法、税务、刑侦乃至民风民情等等。 最终,姜丰还是从他们之中选拔了一些可用的人才,比如曾经担任过师爷的郑达,在账务、律法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就让他担任了通判一职,分管税务和水利等事务。 在这方面,姜丰也有另外的考量。 自己和唐昕都是“外来户”,本地人很多都是闽南人,需要有个"本地人”来做副手,很多工作才比较容易开展。 郑达如愿从一个县衙师爷成为了一府通判,也是意气风发、立志要做出一番成绩让姜丰等人瞧瞧,干起活来干劲十足。 这些人的到来,给姜丰和唐昕分担了不少工作。 比如安排民夫工作、发放钱粮、安排春耕等等细务都能安排下去了,要不然就凭他们那几个人,三头六臂都干不完更令姜丰高兴的是,端午节前,苏垒和胡大山还带着一群织工、印刷工和织机、活字印刷板等等,浩浩荡荡地来了“你们还真把家当都搬来了?开建府那里没有意见?”姜丰欣喜之余,有些顾虑地问道。 苏垒笑道:“这些西洋织机,一开始神秘,拆了几架研究研究,也就那么回事,我们自己都会造了。因而这些搬来就搬来的。倒是好的织工难寻,这些都是在我们那里做了许久,自愿跟着我们过来的!” 姜丰一看,人群里还有傅秋芳一家子,诧异地问:“你们也来了?” 傅秋芳见姜丰还记得她,很是兴奋,拉着丈夫来给姜丰行礼:"大人对我恩重如山,我也不能报答什么。听说大人这里要用人,我别的本事没有,纺织、裁剪还算熟手,就自告奋勇跟来了,还望大人收留。” “说什么收留不收留!你们能来我高兴得很!"姜丰心中感动,对众人说:“是你们看得起我!姜某在此感谢各位父老乡亲的不弃追随!大湾的未来,就在诸位的手上!” 众人都一起叫好,心也都安定了下来。 跟随苏垒和胡大山来的,都是织造坊和书局的核心人物,此时的人安土重迁,全是因为感念姜丰在开建时的仁德才愿意千里迢迢的投奔。 有的是像傅秋芳这种,直接受姜丰大恩的。还有的,是因为姜丰救灾、开作坊而得以活命的穷人。 如今远道而来,发现姜大人还是和从前一样亲切,众人心里都涌现出一一股不枉此行的豪情。 姜丰将远来的亲友们安顿好,带他们去看正在建的工坊,然后就宴请大家吃一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 看到比盘子还大的虾和螃蟹,各种奇奇怪怪的鱼,众人都是大开眼界。 胡大山一边吃一边说:"子英还是这样豪爽!我们自己人,随便吃点就行了,哪里用这样客气。 姜丰淡淡一笑 等日子长了,苏垒和胡大山才发现,这哪里是客气,这简直是抠门至极了 这些人的到来,让大湾府变得更热闹了。 农民开垦荒地,种植番薯、番麦等作物、府衙里,一一座座工坊建了起来,学堂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织造坊、书局也依次开了起来,一切都步入了正轨。 唯一遗憾的是,从白水州打秋风借来的银子快花光了怎么办?要不再去薅一把羊毛 幸好在这个时候,在海边的渔民传来信报,有大船来了在大湾岛众人的望眼欲穿中,徐恭的东海水师终于顺着东南季风回来了 鸡笼城本来就是一个天然港湾,当初荷国人就在这里登岸。 如今徐恭的水师也是在这里登岸。 姜丰得知消息后,带着唐昕、卢胜、苏垒、胡大山等一众僚属到海岸上迎接。 高高的桅杆上已经换上了东海水师的旗帜,以徐恭为首的将士过来与姜丰相见。 姜丰一愣,险些都要认不出了。 徐恭从前是京营指挥使,虽然也打过剿灭逆贼的仗,但还是有一股世家出身的骄矜之气,不同寻常草莽。如今换了一个人似的,黝黑粗犷,虎目顾盼间杀气十足。 再戴。上一个眼罩,就是典型的西洋海盗了!"姜丰打趣道。 徐恭哈哈大笑着,拉着姜丰看船上的东西,介绍着这一年多来的海上见闻。 “天下之大,不出去还真不知道。"徐恭感叹道,"可笑那些人,在一点点大的地方争得你死我活,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他感叹的是作乱的那些藩王,有举兵的勇气,还不如拉上一支队伍往海上去,说不定还能创造出一片天地来。 姜丰被一箱箱金灿灿的黄金刺得眼花缭乱,哪里还顾得上他的感慨?瞠目结舌地说:“你…这是打劫了哪个国家?!” 徐恭微微一笑:“不能说是打劫……我们在吕宋请'了几个葡国人做向导,在海上遇到了几艘不知哪国的商船,巡检之后就替他们接管了。后来在那波斯洋,遇到海盗劫掠运金船…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们就上前把金子也接管了。” 姜丰高兴地拍着徐恭的肩膀,笑道:“你们这是国际援助眼看运金船队惨遭海盗袭击,发挥人道主义精神,帮他们报仇了,收点金子做酬劳也是应该的!” 听到姜丰把黑吃黑说得那么清新脱俗,徐恭心中一乐,真是同道中人啊 一艘艘大船满载而归,除了“国际援助”得来的金子,还有之前接管的海货。宝石、香料、西洋镜、波斯刀、洋皂、洋绸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不少的洋枪。 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姜丰鼓掌笑道:“我们正在建大湾火器局,用的图纸还是陈皇帝留下来的。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这些洋枪来做个参考,互相比照着就更好了 唐昕早已上前,摩挲着这些洋枪爱不释手,像看到心爱的姑娘一般。 徐恭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一下:“姜大人,这是我们的战利品,要用来武装水师的 “我们只是借用!将来我们自己的火器局生产出更先进的火器,还怕少了你们的?"姜丰豪爽地说。 徐恭一一听也有道理,才依依不舍地让姜丰的人把这些洋枪先搬走了。 唐昕一边指挥人小心点搬,一边乐呵呵地说:"大人,那我先走一步了!” 作为一个火器迷,满船的金银珠宝都没有这些洋枪合他心意。 这些“海货”如同及时雨般,充分缓解了大湾岛的经济危机。 得知姜丰连销赃的渠道都联系好了,徐恭赞道:“大人真是做贼的行家。” “过奖!过奖!”姜丰谦虚地说。 两人相视一笑,把黄金分赃了之后,就带着“红货”去了白水州。 施伦听说姜丰的船又来了,就对妻子说道:“看吧?我说什么来着?到了今年,他还得来!” “你可别瞧不起人!”徐夫人笑道,“说不定是好事呢?姜大人不是押给你一批货?说是和你一起做买卖?说不定就是给你送货来了。” 施伦摇了摇头,对此却没有很大的信心。 海上打劫什么的…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啊姜丰和徐恭,真的能做到吗 作为一个火器迷,满船的金银珠宝都没有这些洋枪合他心意。 这些“海货”如同及时雨般,充分缓解了大湾岛的经济危机。 得知姜丰连销赃的渠道都联系好了,徐恭赞道:“大人真是做贼的行家。” “过奖!过奖!”姜丰谦虚地说。 两人相视一笑,把黄金分赃了之后,就带着“红货”去了白水州。 施伦听说姜丰的船又来了,就对妻子说道:“看吧?我说什么来着?到了今年,他还得来!” “你可别瞧不起人!”徐夫人笑道,“说不定是好事呢?姜大人不是押给你一批货?说是和你一起做买卖?说不定就是给你送货来了。” 施伦摇了摇头,对此却没有很大的信心。 海上打劫什么的…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啊姜丰和徐恭,真的能做到吗 不过这回,姜丰说的还真是好事。 姜丰笑咪咪地说:“水泥,你听说过吗?” 施伦一怔:“水泥?春舒园里铺路用的水泥?那不是绝产了?” “绝产了,也可以重新生产。我们已经重新研究出来了,正要建水泥厂大规模生产。”姜丰笑了笑,“这样的好消息,我第一个告诉你。 施伦高兴地说:“传闻水泥用处可大得很,可惜前朝大乱后就没人会生产了。看到春舒园那平整的水泥路,谁不眼馋?要是拿来修路、建码 一说到建码头,施伦差点跳起来,问道:"子英!我要用水泥,我跟你买!” “自家兄弟,谈钱伤感情。我来就是跟你谈合作的。”姜丰笑道。 一看姜丰这奸商的样子,施伦就有了不好的预感,激动的心情也冷却下来。 两人回到府衙,施伦特意在书房里招待了姜丰,说道:“行了,说吧!你想怎么合作?” 姜丰微笑:“你这里有钱有人,建窑招工匠都容易,为什么不能由你生产呢?我愿意把技术交给你。不仅愿意教你,就是岭南的人肯学我也教,回头告诉你大舅子徐康,岭南有个英州,最多石灰石山,最适合建水泥厂。 施伦惊喜地说道:“当真?” 谁有了水泥这样的东西,都可以发大财啊!姜丰竟然愿意倾囊相授 “当真!水泥这东西,我们都很需要,光靠大湾能生产多少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姜丰抚须一笑,“我算是技术入股,产量大湾占三成,你们负责运输,你意下如何?” 技术入股?施伦琢磨了一下才明白姜丰的意思,这倒是新颖,听起来有点像空手套白狼……姜丰果然是奸商。 但是没有大湾的技术,这水泥其他人也得不到 成交!"施伦想了想同意了,对姜丰笑道:“你可真是一套一套的,要不是做官,必能成一一代富商。” 姜丰摆了摆手:“还是当官比较有前途。” 施伦哈哈大笑,此时他相信姜丰和皇帝的十年之约能实现了。 十年之内,把大湾打造成对外扩张的基地,控制南洋、震慑西洋、开拓美洲 这个目标看起来很荒诞,但姜丰却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实践。 两人就合作建水泥厂一事签订了协议。 姜丰又说:“我们大湾自己也建水泥厂,还要建火器局和别的工厂,需要大量工匠。一事不烦二主,你们招募工匠的时候,顺便帮我们也招了吧。放心,工钱由我们大湾出。” 施伦笑道:“你现在是财大气粗了。” 姜丰摇头:“现在还是只出不进呢,这样可不是长久之计。 我有一个想…” 每当姜丰说有一个想法,就是有人要倒霉了。 施伦正侧耳倾听,姜丰便卖关子不说了。 施伦没好气地说:“你的想法…又想去哪里打劫?附近的地方,虾夷群岛穷得很,高丽倒是有些钱,你想动谁?” 姜丰瞪着眼睛:"施大人,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虾夷和高丽都是我朝藩属国,岂能妄开衅端?不妥不妥…至少,现在还不妥。不瞒你说,我是要清剿周边的海盗。” 施伦有些尴尬,觉得自己被姜丰带偏了。 随你……剿匪总比无端开战要好。说起来,你年底也要回京给陛下汇报了吧?"施伦问道。 “我中秋就回去。"姜丰笑道:“我大外甥今年连中县试、府试、院试,如今已是秀才了,我母亲给他在京里定了一门婚事,我正好回去给他主持婚礼。” 姜丰知道,大湾不是他一个人的大湾,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朝廷的支持,必须保持和朝廷的紧密联系,获得皇帝的信任。 按照他所计划的未来,将来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且对外开拓的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施伦、徐恭都是皇帝的心腹,所以他做什么事都带上这两个人,纵然有不妥,也有人分担责任了。 以后时机成熟了,他还会培养自己的心腹,做一些不好放在台面上的事。 知府官职还是太小,大湾是可以成为一个省的,他若是升为巡抚,能做的事就更多了。边疆巡抚统摄军政,有自己的护卫亲兵,也就是属于他自己的私兵。 手里有枪,心里不慌。 毕竟地方官,欺上瞒下不是应有的事吗 他也不是要谋取私利,而是对外开拓是不择手段的,若摆上台面就好说不好听了,有损他正人君子的形象。 他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先把大湾建设好,将来收复南洋各藩属国,威震天竺、西亚,要是有生之年能够跑到美洲去担任一个总督,让全世界都在学中国 那就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