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第1页)
姜家人对罗轩还是比较满意的,他出身良好,虽然家道中落了,还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东山再起,聪明和毅力都是有的。 他现在也是颇有名气的才子了,身上也有举人功名,就是科举上不能再进一步,运作得当,选个县令当当也是可以的。 高小雪要是嫁给了他,一一个"官夫人”是可期的。而这也是苏氏一直以来的期望 姜家同意了这门亲事,罗轩就请了官媒,三媒六聘的过礼,把礼数都做足了。 因为高小雪年纪还小,婚期要定在三年后,罗轩也同意了。 府学里的老先生对罗轩也挺同情、爱护的,此时就对他说:“你能得到大人的青睐,是你的运道。这几年应当发奋读书,三年之后,大登科后小登科,岂非人生一大乐事?” 罗轩连连称是。 他是一个年轻的举人,家里也有些余钱,在这开建地方,要说一门好亲事其实不难。但是本地乡绅的姑娘,又如何能和姜大人的外甥女比 姜丰和朝廷的关系,在开建人看来就是一个谜,但是有几个人能够得到皇帝的亲口夸奖?反正不管怎么看,这个姜大人的后台都是硬硬的。 因此,对于罗轩的好运道,本地人都是很羡慕的。 兵,和衙役一一起护送。 如此一来,这支队伍就有三十多人,一路又是乘着官船、打着开建府的旗号,还挺招摇的。 不过这一一回,倒是风平浪静,别说劫匪刺客,就是宵小之徒都没遇到一个。姜丰还想着会不会像话本里说的那样,来个路见不平一声吼呢,结果并没有 就是再不长眼的小贼,也不敢招惹这兵强马壮的官老爷一行啊 这一路从南至北,穿过不知道多少个州府,时而乘船、时而乘马车,最终从长江登船、又改走运河水道,终于在十月底到了京城。 姜丰就走出了船舱,眺望着不远处繁华热闹的码头,笑道:“我离开三年了,京城还是和往昔一样。” 那些人把他从京城赶到穷乡僻壤,希望他一辈子都不要再回来。但他不仅回来了,还是风风光光的回来了 这三年里,他人不在京城,可是京城什么时候少了他的传说 莫明就更感叹了,距离他进京赶考,已经过去六年了。时光如白驹过隙,也就如此。 看到姜丰的神情有些唏噓,莫明笑道:“待述职完毕,我们也好好逛逛。 得知姜丰要进京,王玢早就派人在码头上等了好几天了。 此时看到打着开建府旗帜的官船靠岸,立刻迎了过来。领头之人正是王玢从前的小厮苍术,如今已做了管事打扮。 “姜老爷,我们三爷让我在此候着,您可算是来了!”苍术恭敬地笑了。 姜丰定了定神看着苍术,笑道:“你是升了管事了?瞧你这样子,已经成家了吧?” 语气甚是亲近。 苍术喜滋滋地说:“小的成亲了,去年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哦?那跟我儿子同岁了?”姜丰高兴地说,两个人说笑了几句,姜丰才道:“劳烦你带几个人,帮我把行李带回我的宅子。 我将这些同僚们带到会馆去安顿。” 外官进京述职,都是住在吏部安排的会馆,比普通的客栈条还要好些。 看到姜丰身后那几十个彪悍的军士,苍术立刻笑道:"好您忙您的!” “等我安顿好了,再去拜访你家三爷。”姜丰客套了两句,带着自己的人呼啦啦地往会馆去了。 等安排好军士、衙役们,姜丰就带着莫明和两位师爷回了自己的宅子。 他在京中的宅子,今年就没有出租了,王玢已经派人收拾了出来,等他回京就可以住进去。 王玢在乡试和会试中接连登科,如今已经是门下省待诏学士,品级倒不高,只有从六品,但却是天子近臣,可以替皇帝拟旨。 可以说,必须是极得皇帝信任、文采又好的人,才能胜任这一职位。 倒是施伦,他到闽省外任知府去了。 据说那个地方,不时有海寇犯境,施伦甚至亲自上城墙督战。 姜丰得知之后,心情复杂而感慨。三年不见,从前的好友都已各奔前程,这大概也算是景物依旧、人事全非了吧。 感谢读者"小兄弟55”打赏的催更符、“夏目的猫“敬為”打赏的比心!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