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航海帝国霸业论坛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9章 贵妃诛朱(第1页)

南京城。

东菜市。

“刷刷”,几颗血淋淋的人头落地,鸣锣声、吆喝声响起,人山人海的围观者中不停地传来喝彩和欢呼声,监刑的官员们只能暂时呆在台子上,等待应天府衙役将人群驱散。

远处,一顶很不显眼的双辕马车开始缓缓启动了。

刚刚被正德封为贵妃的刘良女身披云锦蓐布,护住隆起的小腹,坐在一张柔软的凉榻上,两名侍女正跪坐左右,帮她轻轻打扇。

正德皇帝朱厚照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果然还是返回了南京。

刘良女则与他“含泪相见”,还说自己未能跟随圣驾,全是因为她已身怀六甲的缘故。朱厚照知道自己的确在几个月前多次宠幸过她,取文书房内侍《起居注》一看,确定为正德十六年十二月甲申(廿六)日,到今天已整整七个月零一天了。

朱厚照那个时候被羁押在宫中,在塞拉弗的策划之下的确宠幸过许多女人,不过他究竟有没有宠幸过刘良女,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朱厚照仍然没能逃脱被朝政遗忘的命运。

好在总有新奇的娱乐和刺激的**生活在等着他。

他也逐渐习惯了这种虚假的皇帝生涯。

从他回来的那天起,从省中开始,一场剧烈的震荡开始了。首先从内府权力最大的司礼监开始,原司礼监秉笔太监张永、原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等,因谋反罪凌迟族诛,十二监、四司八局等,共杖毙、绞杀宦官215人,清革3000余人。

原司礼监长随葛邵因揭发张永等“谋逆之事”,升司礼监掌印太监。

原直殿监奉御董旺忠心守护贵妃有功,升司礼监提督太监。

司礼监可是大明最重要的内务机构,与内阁并称为“内外二相府”,那些宦官整天呆在皇帝身边,权威性和重要性当然比内阁还要强上一两分。司礼监不但要帮皇帝御批奏折,还事实掌管着宫里、宫外所有的太监。尤其是司礼监的大太监还兼任着东厂厂督的职衔,这种内卫特务机构实在是令人不得不予以极高重视的。

刘谨倒台后,西厂还有另外一个叫做大内行厂(即内厂)的特务机构在一片骂声中被撤销了,不过东厂还始终保留。现在,东厂在南京成为了一个摆设,因为它的主要机构还留驻在北京。

周正素立功后,晋爵骁骑尉,升锦衣卫指挥使,原指挥使夏助临阵脱逃,斩监侯,指挥佥事以下处刑16人。

由于今年以来,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长达6个月干旱无雨,造成北方粮食大面积减产甚至停产,而到了本月中旬以来,各地试产的土豆大获丰收,尤其是济州岛飞鸽传来的讯息表明,光在岛上的收获,每亩土豆的产量都在2000斤左右,开垦试种的120顷地,共获得成果超过4万吨!

在南方各地的产量要小于济州岛,不过3个月就能成熟的东西,产量还超过1000斤,有的达到1500斤,这对于耕种谷类一辈子的农民来说,简直就像是天降的陷饼一样。徐州大熟!庐州大熟!和州、滁州、应天诸府都大熟!这些连续的喜报像雪花般飘到朝廷,丞相府下令表彰和赏赐诸布政使、知府和知县的决定纷纷被快马送出,而各地上缴的税粮也在鸣锣开道声中大张旗鼓地一车车送到京城。

结果非常奇特,老百姓纷纷跑到各级政府门前排队,要求购买土豆的种苗;地方官员们忙着向朝廷呈递试种申请;中央的官员们则争先恐后地上书称颂武定王“致富社稷,贤明*”,顿时把他提升到一个可以顶礼膜拜的高度之上。

即使对武定王最有看法的官员,例如王琼,也不能不对此表示认可。

这种栽种范围广,对土地要求不高,高产稳产的作物,能够养活多少人哪?能够安抚多少流民?能够提供边疆多少军粮?全国将近1亿人口,现在受到饥困的流民就有上千万人,加上年景时好时坏,灾害频繁,土豆这种东西能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在听说武定王还有玉米、甘薯、蕃茄、辣椒等等新式作物打算引进推广,所有原先持怀疑和保留态度的人无不举双手双脚强烈地支持起来。

趁着这股东风,武定王原先出台的那一系列改革政策,现在也在积极地试行了。

“大明商业局”和“暂立大明海事局”同时在长安左门外青龙桥附近挂匾。这里原先是卫军营地,废弃之后成了菜园,此后王府号召各地富商捐钱捐物,修建了两幢样式非常西化的建筑,建筑的主体围绕着非常低矮的铁制栏杆,只是门口仍有两座石镇,修建了一座牌楼,上镌贴金箔的四个大字:“以商富国”,落款是大明武定王奉旨谨立。

商业局和暂立的海事局各在一幢楼中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