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1页)
李翔在看到河南水灾之时,确实想过利用这一点来做宣传。 可细细一琢磨,觉得后来鸿星尔克捐款带来的抢购效应,在这个时是很难实现的,毕竟年代不一样,信息传播也不一样。 当李翔答应捐出两百万时,他就是以捐款救灾为主要目的,捐这两百万就是为了灾区。 如果顺便能做有一下宣传,他也不介意。 在李翔预想中,自己的啤酒厂或许能刷一波好感,提升一定的销量,但影响力并不会很大,甚至很多不看新闻,不看报纸的人根本都不会知道这事。 当订单爆满,工厂就算开足马力生产也不能供应时,他也有些懵。 张丹急急忙忙推门进来:“老板,这是最新的订单,几乎所有供货商都大幅度提高了他们的订货量,最多的提高了十倍,最少的也提高了两三倍。” “我们工厂的产量本就只是勉强能供应上,现在彻底不行了,订单至少要排到年底。” 说着,张丹递给李翔一张最顶的订货清单。 李翔接过看了一眼,轻轻一笑,说道:“有时候,好人真的有好报呀!” 李翔不知道当年鸿星尔克有没有买流量,有没有买热搜,有没有暗中推波助澜。 这次他是真的什么也没有做,没想到反响会如此之大。 看来,有些东西,根本不需要运营,不需要推广,当你得了人心,你就赢了。 李翔轻轻敲了敲桌子,说道:“你跟老陈和老郑说一下,让他们其中一个人去市里,那边的设备已经快要安装完,这两天让市里安装设备的师傅加加班,要不就分两班倒,给安装师傅一些加班补贴和夜班补贴,尽快把设备装好,投入生产。” “同时,还在培训的员工,已经合格的,全部安排去市里上班,还不合格的继续在这边学习,市里人手不够,从老厂调一部分老员工过去,等市里能正常运转就回来。” “去市里支援的老员工,一天补助十块钱,其他工资和福利待遇都按照他们员工的算,补助下个月跟工资一起发。” “还有,一些排单太靠后的,打电话回去,订单暂时不接受,如果他们硬要下单,跟他们说清楚情况,让他们耐心等待。” 张丹点头,说道:“好的,老板,那我现在就去安排。 李翔这次是真体会到了大家的热情,那种发自真心的热情。 下午,张丹带着一个男人走了进来:“老板,这是市报社的记者李威,想要采访。” 李威满脸笑容的打招呼:“李老板,这次您为灾区捐款那是大善事,这是我们国家企业家的典型模范,我们也希望能通过采访、报道您事迹,能推动大家对慈善的积极性。” 这一套说辞非常标准。 李翔也不介意自己多接受一下采访,提高有一下自己工厂和瓶酒品牌的影响力:“李记者,能接受采访那是我的荣幸,不过我们捐款,也只是尽到了身为一个国民的责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