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第1页)
王玢这次来是替皇帝做耳目的,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自然不能姜丰说什么就是什么的。 且他还带了一个叫石军的小御史来,也不能太包庇姜丰。 第二日就以姜丰忙碌为由,谢绝了姜丰的陪同,和石军一起,另选了两个本地的向导,四处走走。 姜丰坦坦荡荡地拿出一个令牌来,说道:"水泥坊、火器局和科研所都是要地,没有令牌进不去的。 从巡抚衙门门出来后,王玢乘了一辆低调的马车出门,对向导说:"去水泥坊。” 那向导相貌平常,丢到人堆里也认不出来,难得的是能说一口流利的京城官话。这自然不是寻常的…三爷耳聪目明,也有自己的渠道。 水泥坊不在城里,出城之后十多里才到了,就建在一一座石山旁边。那座高高的石山腰部被挖开,露出斑驳的碎石。附近的树木叶子上都沾了一层厚厚的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粉尘味。 王玢猝不及防,一下马车就连续打了几个喷嚏,连忙用帕子掩住口鼻,好半晌才适应过来。 “三爷,可要继续往前走?”随从问道。 王玢点点头,轻咳了两声,说道:"来都来了,进去看看吧。” 的,由坊里负责请大夫,家中有红白事,坊里都会出银子。” 王玢点点头,难怪一路走来,这些工匠虽然干着辛苦的活,脸上却洋溢着热情和满足。 他也听说,如今大湾的“良民",不少都是在内陆生活不下去的。到了这里,有宅子有家小、生老病死都有关怀,难怪这些人不想走了。 从水泥坊回来,王玢回姜府沐浴休息。 第二日,随从问他:“大人,今日去火器局还是科研所这些都是在他们的行程计划上的。 王玢摇了摇头,说道:"先去府学看看。 大湾的府学和别处又不一样,除了儒学,还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学、医学等等。姜丰作为巡抚,时不时会来讲学。如今请回了西洋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也安排了课程。 王玢到的时候,遇到有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在讲机械。他讲一句,旁边一个传教士模样的人就翻译一句。 而在下方的三三两两的座位席上,王玢看到了一个有些眼熟的身影。正是皇帝指派过来的人才,墨家传人沈之鹤。 沈之鹤也看到了王玢,朝他点头微笑,继续听课,还专注地记笔记。 王玢也没有说话,自顾自地找了个位置坐下,云里雾里地听了一一堂课,如听天书。 等到下课了,王玢才和沈之鹤到外面的花园里说话。 “你不是给布政使唐昕做经历?怎么又到这里来做学生了?” 王玢诧异地问道。 沈之鹤叹道:“不仅我,就是我们唐大人有空也会来听课的。 姜大人常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多学习一些总是好的,而且洋人确实在杂学上强些,可笑我过去总以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够用了。” “姜大人说得对,人不能固步自封,国不能夜郎自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已计划,明年开春随商船去一趟西洋,到他们的学堂里看看,若是必要,就是留学几年亦可。吾生而有涯,学海无涯。” 听他开口姜大人说,闭口姜大人说的,王玢知道,这个人已经被姜丰折服了。 王玢叹了口气,又在沈之鹤盛情邀请下去了科研所。 这里的守卫可比府学要森严得多,大门、二门到各个独立的研究室都有人守卫,里面的研究员有西洋人,也有我朝的人。 有的说着叽里呱啦的鸟语,也有西洋人说着磕磕碰碰的汉语,并手舞足蹈的比划,双方之间总算能够交流。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自行车、洗衣机、缝纫机 特别是自行车,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一个叫杨书的少年兴致勃勃地说要骑给他们看,谁知一骑上等到下课了,王玢才和沈之鹤到外面的花园里说话。 “你不是给布政使唐昕做经历?怎么又到这里来做学生了?” 王玢诧异地问道。 沈之鹤叹道:“不仅我,就是我们唐大人有空也会来听课的。 姜大人常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多学习一些总是好的,而且洋人确实在杂学上强些,可笑我过去总以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够用了。” “姜大人说得对,人不能固步自封,国不能夜郎自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已计划,明年开春随商船去一趟西洋,到他们的学堂里看看,若是必要,就是留学几年亦可。吾生而有涯,学海无涯。” 听他开口姜大人说,闭口姜大人说的,王玢知道,这个人已经被姜丰折服了。 王玢叹了口气,又在沈之鹤盛情邀请下去了科研所。 这里的守卫可比府学要森严得多,大门、二门到各个独立的研究室都有人守卫,里面的研究员有西洋人,也有我朝的人。 有的说着叽里呱啦的鸟语,也有西洋人说着磕磕碰碰的汉语,并手舞足蹈的比划,双方之间总算能够交流。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自行车、洗衣机、缝纫机 特别是自行车,吸引了他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