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寒门贵子小少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7章(第1页)

姜丰接了任务。 为了掩人耳目,皇帝下旨,升姜丰为翰林学士。 朝中大臣摸不着头脑,姜丰不是在开建干得好好的,明显有治理地方之才,这调进京中是不是浪费人才 不过,俗话说“非翰林不得入阁",或许陛下是想提拔姜丰这么一想,就觉得姜丰前途无量啊 三十出头的从四品官员,这升职速度足以令人羡慕嫉妒恨了送走吏部颁旨的官员后,姜丰一脸苦笑。 莫明和庄、文两位师爷面面相觑,然后控诉地看着姜丰,说好的一起回开建呢?大人你不讲信用。 因为这圣旨来得太突然,开建府诸人都愣住了,一一时之间也忘了说恭喜的话。 姜丰叹了口气,说道:“进屋慢慢说。” 回到屋子,姜丰恭恭敬敬地把圣旨摆在大厅的香案上,愁眉苦脸地坐下了。 “陛下调我进京,是有一项秘密任务。"姜丰无奈地说道。 内情却不好说。 口 皇帝已经把手中掌握的宝藏线索交给了他,还说要给他派几个高手做护卫,第一步要去查的,就是天师道的三清山。 那可是道家的圣地啊 姜丰害怕真的查出天师道与逆贼有关,和这么庞大的宗教势力作对,饶是他痛恨邪教也觉得头皮发麻。 文师爷和庄师爷年纪比较大了,听到这样的事情,脸上的神色都有些古怪。 秘密任务?那不是锦衣卫和东缉事厂的事吗 想象一下,陛下对姜大人说:"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爱卿留下吧。"就觉得整个人都凌乱了。 “大恭喜大人升职!"庄师爷和文师爷对了对眼神,有些迟疑地说道:"只是这秘密任务,咳人须当谨慎。” 但凡知道太多秘密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啊 “大人有大好的前程,这个,去做锦衣卫实在可惜。"文师爷也犹豫着补充。 莫明此时才反应过来:“锦衣卫?不是军户才能做锦衣卫吗?” 姜丰哭笑不得:“我是翰林!什么锦衣卫。好了,你们不用担心,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如今也只有领旨了。即使陛下的吩咐,我尽力而为就是。我估摸着也没有太大风险,你们别这个样子 倒像他要上刀山火海还是进宫做厂督似的。 看到众人愁眉苦脸,姜丰笑道:"好歹我这也是升官了,又是从地方官升任京官,还是有储相之称的翰林,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我呢!而且,等事情结束,说不定我又可以外放了。” 这几年做地方官,能够为百姓做实事,姜丰真心觉得做地方官挺好的。不说别的,至少在开建自己就是官职最高的,可以当家做主。哪里像在京城,随便一一个人官职都比自己高来日不去开建,也可以去其他地方。 莫明等人听姜丰说得乐观,才一起笑了起来。 只不过,这突然不能回开建了,那开建府里的一系列事情就要安排好。 特别是,这继任开建知府的人选 莫明等人也很快想到了这点,忧虑地说:“如今织造坊正在起步,若是新来的知府不喜工商业,就不好办了。” “你们觉得,贺水县令如何?"姜丰沉吟道。 这贺水县令是举人出身,在县令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地做了十年了。姜丰到任之后,他也很配合自己的工作,而他的娘子,也是第一个向熊楚楚示好的官夫 于公于私,姜丰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接班人 至于他自己的私产,成衣坊和书局倒是好办,交给苏垒和胡大山等人即可。将来时机成熟,也可将书局和衣坊搬迁到京城口 来。 现在“竹山书局"的名头就已经不小了,要搬迁也是可以知府是重要的地方官,按照常规,姜丰应该先回到开建府,交接公务后,来年才返回京城上任。 但皇帝似乎有些着急……没多久,新的开建知府任命也出来了,正是原贺水县令彭清。同时,命令姜丰不必回开建交接,直接往翰林院走马上任。 得到这个消息,姜丰松了一口气。不用回开建府交接公务这为他省下了来回奔波的麻烦,但开建的许多事,他都牵挂得很。 总觉得什么事都做到一半,有点对不起信任他的百姓。 将来若有机会,还得回开建一一道趟 而彭清顺利接任,也让他放下了心。 虽然他是第一一时间走了王玢的门路,为彭清打点,但是最后还是要吏部任命为准。 幸好王玢还挺给力的。当然,这里头或许也有皇帝的意思。 从外地调任知府,需要熟悉的时间,从底下的县升。上来,就熟门熟路了,可以省去很多交接的流程。 “彭县令熬了那么多年,这可真是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降。"文师爷笑道。 庄师爷也笑道:“彭清这是承了大人的恩典了。 文、庄两位师爷都是开建本地人,姜丰调回了京城,他们还是决定留在开建。新来的彭知府承了姜丰的恩,想必也会善待姜丰留下来的班底。 这就是所谓的“门生故吏”了,随着姜丰的高升,受他恩典和提拔的人会越来越多,也许将来有一一日,姜丰也会成为王阁老那样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庞然大物。 姜丰叹了口气,恳切地说道:"我这是回不去了,可家里人都还在那里呢。劳烦你们看顾些,安排他们进京。” 莫明也得了任命,正是姜丰为他谋划的苍梧县令,心里对姜丰充满了感激,此时说道:“大人勿忧,我回去后就安排您的家眷回京,只是恐怕赶不及回京过年了。” 如今天气渐冷,路上难行。我写一封家书,你替我带回去,安排他们过完节再进京吧。”姜丰沉吟道,“我在那里的产业,你们和我夫人商量着,找个妥当的人交接了。” 莫明和两位师爷都应了"是"。 过了两日,天气晴朗,姜丰就在码头上送别了开建府的一行人。 看着打着开建旗帜的官船渐行渐远,姜丰的眼睛也不由得有些湿润。 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在开建的这三年,他和莫明、两位师爷一起经历了太多的事,不仅是开建府的上上下下,甚至是那些衙役们,于他而言都是同袍。 这种感情,是当初大理寺、督察院的同僚都没有过的。 如今这番告别,将来不知何日能再相见?姜丰不由得有些伤感。 收拾好心情,姜丰也穿好新的从四品官官袍到了翰林院报到。 从翰林院掌院学士往下,人人看姜丰的目光都充满好奇,这可是个传奇人物啊 就说他人在开建,把朝廷的督察院给挑了,就是个辣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