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1页)
姜丰藏在袖子里的手握了握拳头,又松开,暗呼了一一口气,微笑着说:"本府已经写好了折子,要将此次受灾情况如实上报朝廷。但等朝廷来赈灾,恐怕时日久,百姓却是等不得。” 接着直接点名:“莫老爷,听闻你家常施粥送米,是大善之家。不知莫老爷可有指教?” 莫家家主无奈开口:“大人体恤百姓,老夫甚是钦佩。指教万万不敢,有几句话,想对众人说一说。” 说着,悄悄瞪了莫明一眼,有你这么坑家里人的吗这个姜大人,口口声声说如实上奏朝廷,就不怕朝廷责怪他?难道说关于他有后台的传言是真的 莫明眼观鼻、鼻观心,不说话。 姜丰似乎没有看到他们的眉眼官司,仍然笑道:“请您说。” 莫家家主环顾一周,说道:“开建是我等家乡,若是开建不稳,我们也遭殃。百姓活不下去,会做什么?我愿意跟在大人之后,共同救灾。” 这话不单单是对姜丰说,也是提醒在座的其他人。 他莫家从先唐开始,在开建府绵延数百载,可以说,就算衙门不救灾,他家也不能置身事外。 更别说,被淹的灾民,很多就是莫家的佃户。 最后只有一家,硬着头皮说,自己家的粮仓在此次洪灾中也被淹了,受灾严重,不能参与救灾了。 姜丰看了看那家家主,轻飘飘地说了一一句:“是吗?” 然后就不再理他,和其他几家商议起救灾的细节,说完了开仓赈济、收留灾民等事,姜丰又道:“此次洪水会造成那么多百姓伤亡,最主要的原因是西江决堤,我欲在今年冬天重修堤坝,以防来年之灾,望诸位慷慨解囊 这才是他今天把众人请来的真正目的 正如工房经承所说,开建府是比较穷的,山多田少,除了几家大族,百姓都比较贫苦,官府税赋也有限,要官府出钱修堤坝,恐怕拿不出那么多银子。 姜丰的话音一落,原先说得好好的一起救灾的各家脸色都僵住了,笑也笑不出了。 这修堤坝,要多少银子啊 就连莫家家主,都忍不住说:“姜大人!这修堤坝之事,历来是官府的事,吾等实…心无力啊!” 这一场洪灾,各家的庄子也都有灾情报上来。今年田庄的收益本就少了,眼下又要割肉,本来就够难受的,这狗官还要逼捐堤坝 那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姜丰看到众人眼中暗含怒火,仍然面不改色地说道:“大家别着急。修堤坝之事,自然是朝廷负担大头,本官自会上奏朝廷,请朝廷拨款。但往年修的堤坝,如此不堪一击,本府心下忧虑,立志修一条可用百年、坚不可摧的堤坝出来!本官认捐两年俸禄,也请诸位与本官共襄盛举!凡是认捐的家族,本官都将上报朝廷、加以表彰,且每家,都可按捐款数额,送三到十名子弟入读府学。最后,河堤建成后,将所有捐款的家族按顺序立碑纪念!” 这是有虚名也有实惠了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些大家族,能够绵延数百年,子弟自然是要入仕的,比如说莫家,就曾出过岭南第一个状元呢。 那么上报朝廷嘉奖、子弟入读府学,都是很有吸引力的,再加上立碑纪念,让后世子孙都能知道自己的名字这么想着,莫家家主率先说:"大人如此高义,吾等愿随身后!” 这句话,说的慷慨激昂却又咬牙切齿,这修堤坝的捐款,一出手至少得是五千两,这白花花的银子就像被西江大水冲走了一样,这心可不是如刀割一般 姜丰鼓起掌来,赞道:"莫老先生仁义,本府铭记于心。昭卿,你将诸位乡老的捐款数额记录下来 这是要现场认捐,不许反悔了。 其他人都盯着莫明,眼神犀利得简直要把他看出个洞来。 莫明摸了摸了鼻子,拿出纸笔,一家一家地去记录捐款数额。 莫家率先认捐五千两,侯家三千两,其他各家,或是两千,或是一千,都硬着头皮签下了。 最后,只剩下最后一家,之前赈灾也不愿意的,姓罗。 姜丰看了看罗家家主,轻笑:“罗家是丰南县最大的家族,听闻族中有不少欺压良民之事?庄师爷,你把卷宗拿出来,读给罗老爷听听。 他今天敢把众人请来,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想要一毛不拔地走出这个府衙?没门 刑名师爷庄同应了声"是”,从一叠卷宗中拿一本,念了起来其他人越听,心中越凉,再看看那叠厚厚的卷宗,都不由得猜测,那里有没有自家的,要知道,家族大了,谁家没有那么一两个不肖子弟啊 看到众人的目光往卷宗望去,姜丰也不着急,旁边的植责似乎不小心碰到了刀柄,发出了“噌”的一声 众人都不敢再胡思乱想,只有罗家家主,脸色越来越白送礼物。1537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