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秦昊颜书欣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章:群关环绕,洛阳八关(第1页)

    第二百章:群关环绕,洛阳八关    百万大军可是一股能够覆灭大汉的战力,由不得各方不重视,而黄巾在兖州的所作所为,也成功将无数势力的注意力都汇聚于此,各大势力都全力监督着黄巾的一举一动,而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大谁何。    大谁何虽然在太平卫和黑冰台的联手渗透下,目前已瘫痪了大半,想要反渗透黄巾军虽不太可能,但仅仅是打探确切消息还是绰绰有余的。    两个多月内,兖州的黄巾军只是运粮和训练,根本看不出丝毫要打仗的样子。    临近十一月,气候也越冷黄巾发动决战的可能性也越小,但朝廷依然严令前线将士严防死守,毕竟谁也不知道张角会不会按套路出牌。    可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朝廷虽下令命前线将士不得懈怠,但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前日防贼?    前线的汉军将士怎么也没想到,老老实实训练了两个多月,没有丝毫进攻迹象的黄巾军,竟一直是在迷惑他们。    十一月,一场大雪席卷了中原大地,天寒地冻之中,谁都没想到项羽竟然领着黄巾精锐,悍然发起了突袭。    这次突袭计划自然是郭嘉策划,而后由项羽提出来的,具体情况也很简单,巧借天气麻痹汉军,出其不意之下定然一战而胜。    当然郭嘉此举还有另一层深意,那就是提高项羽在张角心中的地位。    这场突袭并不是决战,只是为个来年的决战而做准备,彻底将战线推至虎牢关一线,当然能拿下虎牢关自然是最好的。    卢植虽退回了虎牢关,但却没有放弃虎牢关和陈留之间的数座城池,而且卢植还在沿途还设下了十余座险寨,准备以此为防线,节节抗击,消耗黄巾军的兵力。    张角命人估算过,汉军若是凭借这些防线严防死守的话,黄巾一城一寨的进攻,等到打到虎牢关下的话,最少也要用十万条人命去填。    而现在郭嘉的突袭之策,直接瓦解了汉军在虎牢关前的所有准备,也让黄巾军减少十万大军损伤,张角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突袭打了汉军一个措手不及,而黄巾精兵强将尽出,又有项羽亲自领军,自然没有什么要塞是攻不下的。    而后项羽发动闪电战,数座坚城,十余座险寨,竟在一个月内被项羽尽数拔掉,幸亏卢植反应迅速,不然虎牢关都有可能被项羽攻下。    自此,洛阳与陈留之间,只剩下虎牢关与大谷关两道险关,当然也是最难攻取的两座险关。    立下大功的项羽,在黄巾军中声望大涨,在加上其张角女婿的身份,项燕的拥护,项羽成为张角继承人呼声最大的人,而张角也因这次项羽的谋划,心中有了些微妙的改变。    张角也是凡人,总会有一些私心,项羽要是适合的话,他自然是不会将黄巾军交给外人的。    不过张角不知道的是,正是他的不坚定,让黄巾形成了三个派系,暗地里更是争斗不休。     洛阳,天眷之地,坐落于河洛平原中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且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南西北八关环卫四塞,雄关林立,形势险固,易守难攻。    中平元年三月,黄巾起义,而后数月内,关东大半沦陷,朝野百官为之震慑。    洛阳之东,虽有虎牢天险,但黄巾也有雄兵百万,满朝文武都不认为仅一道雄关就能抵挡百万雄师。    为了保卫京师的安危,汉帝刘宏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和五校尉营屯都亭,以镇京师。    后又于洛阳周围设置八关都尉,以统营八关军政事务,警卫京都安全,而此八关分别为: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    函谷关地处洛阳以西,乃是洛阳通向西方的要塞,东指洛都,西望长安,南临涧河,北依邙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为洛阳八关之首。    伊阙关位于洛阳之南,龙门山和香山的阙口,两山夹峙,伊河穿流其中,为京都南面的重要关隘,是洛阳南下,荆襄北上的必经之道。    广成关位于广成苑的南边,临汝镇一带,世称两山夹一川,其东北有长虫山、娘娘山、和尚山、白云山、盘龙山,西南有大马山、大虎岭,自古是通往汝颖的要塞。    而在广成关附近,有广成泽,周围四百里,水出狼皋山中,东南流入汝水,由汝颖一带北上京洛,这里是必经之地。    太谷关建关于嵩山与龙门山间的峪谷,《洛阳记》说:太谷,洛城南五十里,旧名通谷,战时这里可埋伏重兵,断绝南北交通,为历代兵争将夺的古战场。    轘辕关于偃师与登封交界处,为洛阳通往许、陈的捷径要冲,关处鄂岭坂,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道路险隘,有弯道十二,回环盘旋,将去复还,故称轘辕关。    轘辕关其南边的鄂岭口,又有一关,为宋时偃师县知县马仲甫庸工所凿,道路轩敞,人便其利,当地人称鄂岭口,也叫新轘辕关。    旋门关于荥阳汜水西南十里铺一带,东汉以成皋旋门关为京师洛阳东南第一关。    班昭《东征赋》中云:望河洛之交流,看成皋之旋门,即指此关,洛阳向东过此,即无扼塞可以据守。    孟津关亦称河阳关,在洛阳北,孟津扣马五里处,距孟县南十八里的黄河河心,是古代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此即周武王伐纣时与诸侯会盟渡河处,亦称盟津,又名富平津。    西晋丰乐亭侯杜预曾在这里架起黄河上第一座浮桥,称河桥。    北魏又置河阳三城于南北两岸及河中沙洲上,历代为洛阳北面之要津,是兵家必争之地。    小平津关在孟津老城的西北,黄河河心,也是黄河上的一道津渡,其地位仅次于孟津关,故名小平津。    此外,洛阳西以西还有潼关(此时还没建关),东有虎牢关,北有天井关和轵关等。    这些关隘同为洛阳门户,设防守卫,使洛阳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