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崇祯重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 云仙长一言,内廷天翻地覆(第1页)

[]!“容我想周全了。”云逍双手捧着茶杯,手指轻轻敲击着茶杯,认真地琢磨起来。崇祯和王承恩知道,云逍接下来所说的话,关系到大明的国运。因此二人大气也不敢出一口,生怕惊扰了云逍。云逍停止思考,放下茶杯,缓缓开口。“在动晋商之前,皇帝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自身的安全,防止晋商狗急跳墙。”崇祯眉毛一挑,“晋商难道还敢行刺皇帝不成?”云逍‘呵’了一声,“兔子急了还要咬人,皇帝不仅要断人家的财路,还要晋商的命,他们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皇帝身在皇宫大内,防卫森严。”“即使外出,也有锦衣卫严密保护,晋商又如何能威胁到他的安危?”崇祯觉得‘叔父’这次有点小题大做了。不过也难怪。‘叔父’毕竟是方外道士,不清楚皇宫大内的事情也正常。“防卫森严?”云逍一阵呵呵。然后反问道:“你想想看,大明到现在为止,一共16位皇帝,有几个是善终?”崇祯想了想,随即神色大变。大明从开国到如今,有8位皇帝是非正常死亡仁宗朱高炽,猝死;宣宗朱瞻基,暴毙;光宗朱常洛,死于“红丸案”;武宗朱厚照,落水后蹊跷病亡;……这难道都是巧合?如果都是巧合,这巧合未免太多了。崇祯难以置信地说道:“难道,难道这些大明先皇,都是,都是……”“你说呢?”云逍接着一声冷笑。“远的不说,就拿先帝熹宗皇帝来说吧。”“堂堂大明天子,游湖的时候能够落水,然后受风寒而死。”“你们觉得这可能吗?”崇祯的脸色变得惨白。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直冲脑门。熹宗朱由校,正是他的兄长。他的死因的确是十分蹊跷,却又查不出什么问题。崇祯也就没当回事,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的安危。谁能想象得到,堂堂大明天子,有谁能危及到自己的性命?此时被云逍一番分析,这才如同醍醐灌顶。‘叔父’果然是谪仙下凡。宫廷里的事情,竟然了如指掌!多亏有‘叔父’在。如果不是他提醒,自己又难保不会落得类似的下场。王承恩在一旁听得瞠目结舌。不愧是云仙长啊!这世间万事,还有什么是他看不透的?崇祯心里一阵阵后怕,颤声问道:“敢问叔父,皇帝该怎么做,才能不会步先皇后尘?”“如今大明的内廷,早就跟文官沆瀣一气,而文官又和富绅穿一条裤子。”“皇帝要铲除晋商,就得不得不防备对方狗急跳墙,买通皇帝身边的近侍。”“因此在对晋商动手之前,必须彻底清理身边的近侍。”云逍很是笃定地说道。崇祯点点头,接着又是眉头大皱,“内廷太监、宫女不下数万,谁不可信,谁又是可信?”王承恩在一旁提醒道:“主人,这不是有云仙长吗?”“侄儿也是糊涂了。”崇祯一拍大腿,哑然失笑,“还请叔父明示!”“王德化早就被晋商买通,成了晋商的一条狗,自然是不能再用。”“王之心、高起潜、杜勋、杜之秩……这些太监,统统不能用!”云逍一口气报出了十几个太监的名字。崇祯听得一阵心惊胆颤。‘叔父’能直接说出这些太监的名字,显然对他们的底细知道的一清二楚。这一点毋庸置疑。没想到啊,自己的身边竟然有这么多心怀二心的。要是真的贸贸然向晋商动手,只怕最终也会落得个暴毙的下场。多亏有叔父啊!光是想想都是让人后怕。崇祯瞥了王承恩一眼,问道:“王承恩此人是否可用?”王承恩的心顿时悬了起来。虽然云仙长说过,自己跟皇帝是‘吊友’。可也保不准云仙长说点别的,那可就彻底毁了。云逍说道:“至于王承恩……”王承恩高度紧张起来。云逍摇了摇头。王承恩的心沉入到了谷底。“王承恩忠心耿耿,自然是可以大用。”云逍的话,让王承恩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谁知云逍接着又道:“只可惜王承恩此人……”话说到一半,又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王承恩内心几乎快要崩溃。云仙长,不,云祖宗,你能一口气把话说完吗?这样很容易死人的!“可惜什么?”崇祯瞥了王承恩一眼,露出似笑非笑之色。云逍喝完茶,这才说道:“可惜王承恩不够心狠手辣,否则把东厂交给他,倒是一把好刀。”我的心够狠,手也够辣……王承恩埋头默默地捧起茶杯。崇祯点了点头,又问:“曹化淳此人如何?”“曹化淳的资历老,也够忠心,只可惜此人向来爱惜名声,喜欢与文官交往。”“让他顶替王德化的位置,当个有名无实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倒是十分合适。”对于云逍的话,崇祯极为认同。王承恩彻底放下心来,这下子曹化淳算是保住了。接着云逍又说了几个忠心耿耿的太监,方正化、高宇顺……崇祯将这些人的名字,牢牢记在心中。这些人可是关系到自身的安危,甚至是大明的江山社稷。必须重用!王承恩心中一阵感慨。谁能想得到,仅仅只是因为云仙长一番话,整个内廷就要天翻地覆了。很多以前深受陛下器重、位高权重的内侍,从此彻底失宠。也有很多籍籍无名的小太监,从此一飞冲天。“你可别傻乎乎的,把我的话一五一十地直接告诉王承恩。”“弄不好,是会引来杀身之祸的!”“要懂得技巧,找机会旁敲侧击,让皇帝心中有数就行了。”云逍郑重其事地对崇祯一番叮嘱。这个侄儿怎么看都有些不靠谱,加上现在的身份又是个商人。一个不慎,就会引火烧身。因此云逍不得不慎重。不用王承恩转告,朕已经知道了……崇祯呵呵一笑,满口应承下来:“侄儿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