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平内乱 3(第1页)
太史慈满心希望能遇上黄忠,没曾想撞上的却是个陌生小将,眉头大皱。却见寇封头盔面罩铁甲护心镜一样不缺,光身上这身行头,就有好几十斤的样子。心中暗笑,这娃娃一定是被告知老夫神箭无双,故而做出如此防范,殊不知老夫的大刀也不是你能扛的!
寇封带着五千士卒与太史慈的部队杀到了一起,被太史慈拖住,一时脱不了身。周瑜却深深皱起了眉头,没想到,太史慈没能引出黄忠,也就是说,徐庶手中还有底牌,这样的话,奇兵偷袭什么的,他们就有可能会防备了。
他事前做过功课,知道长沙驻军满打满算也就两万。有四分之三被自己拖住,剩下的四分之一理论上不足畏惧。
但是,关键是但是,那边还有一个黄忠,老爷子一个人能抵起码两千士卒。又是长沙旧将,他对长沙的熟悉程度更胜自己,这奇袭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周瑜似乎看见,对面帐中的那位军师,正淡定自若地望着自己。无论自己已经出了什么招数,想出什么招数,他都了然于心。先一步出招,断了自己的念想。
这种感觉憋得他心里难受,一口恶气堵在胸口,上不去下不来。一狠心,他还是决定按照原计划行事,派小股部队,绕过徐庶的大营直扑长沙城。如果能直接撬开城门,他们就能反扑了。
于是,周瑜的悲剧开始了。且不说长沙城内寇严布置的守城防线足有三道,士卒一日三班,在城头上警戒,严防死守。
单说城外,黄忠扛着大刀带着士卒封锁各种山道,林道,正道,岔道。周瑜是对的,长沙城外的地形,没有人比黄忠更熟悉。徐庶对他的要求是务必挖出可能出现的伏兵,将他们由暗转明,歼灭之。决不能让他们对城池产生冲击。
寇严在城中,日夜盼望前方有捷报传来。岑奇败潘璋的消息进来的时候,她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命令士卒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地去宣传。城内的气氛才算放松了些。
战争还在继续,牵动了无数人的目光。新野,刘备与诸葛亮都在看。刘备希望周瑜获胜,歼灭寇封。诸葛亮却坦诚地说,有徐先生在,周瑜战胜的可能性不大,只是徐庶即便是胜,应该也是惨胜,长沙会因此更加衰弱。
襄阳城内,刘表与蔡瑁都在这场战争。刘表本来的意图就是用寇严与徐庶的组合去吸引江东的目光,减轻他们对江夏,对荆州内部的威胁。现在,目的达到了,他当然是坐等看戏了。
支援什么的,不可能。他才不会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长沙郡,威胁到他的统治。蔡瑁也在紧张,他命江陵守将文聘时刻紧盯长沙以及周边三郡的动静,一天一报。
在他的概念里,长沙经此一役必定元气大伤。引得周边三郡蠢蠢欲动。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做一下救世主,救下长沙,煽动郡中百姓驱逐或者干脆傻掉寇氏兄妹,将长沙纳入襄阳体系,将来在曹公面前,也算一件功劳。
大家都不看好长沙,徐庶却是越来越有信心,寇封被太史慈拖住,不得回援,他一点也不在意,反而露出正中下怀的微笑。
一卷竹书悄悄送往洞庭湖,甘宁的帐中。原以为此役只能在边上看闲戏憋气的甘宁喜出望外。立刻下了作战指令。徐庶要他带人悄悄出发,趁着前面打得热闹,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他走水路,方向建昌城,哪怕只是对峙,都能吓掉周瑜半条命。
甘宁却不是这样想的,他要建功,向大家证明他的能力,男子汉大丈夫,三分功劳放在面前,他也要把他抢成五分,若能一战成名,他就能扬眉吐气了!
徐庶与甘宁只是短短几天的相处,有过两次交谈,便已经摸清了甘宁的脾气,勇猛果敢,智慧,争强好胜。即便长沙水军训练只有月余,但徐庶相信,甘宁能给他带来惊喜。
外面徐庶的每一个决定,都会事先让小吏送公文给寇严,告诉给她知道。虽然寇严给了老师最大的权利和信任,允许老师全权处理所有军中事务,但徐庶还是按照属下汇报上司的规矩,每件事都做事前汇报。
城中戒严了,外面的人只能进不能出。因此寇严的回复都是靠城头的士卒用箭书的方式传递出来的。寇严从不过问外面战况如何,只将自己在城中整顿吏治的事告诉老师。
当得知老师通知甘宁反过来偷袭建昌,威胁柴桑的时候。寇严知道,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老师胜了。
周瑜派奇兵意欲偷袭长沙的心思,被老师摸了个门清。早已有了对策。但周瑜肯定不知道长沙还有一支水军,他也肯定不认识甘宁。甘宁在江夏一直默默无闻,江夏一战他也没参加。
来了长沙之后一直都在罗县,远离建昌。等于远离周瑜的消息圈。甘宁出击,才是真正的出其不意。必定能狠狠地咬他一口。
明白胜利在望的寇严一颗悬着的心放回肚子里。再看手边摞起的竹简,那些想要辞官的人,战争结束,我会一一满足你们的愿望,你们以为,只要辞官就没事了吗?美得你们了!不榨干你们,我这个太守白当了!
战争还在继续,往来与城头和军营的消息变得越来越频繁。黄忠的军队在长沙城外十几里的山林里截住了意图绕过正门偷袭的敌军。一番审讯之后,这波人还透露出了一个消息,他们与城内细作一直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其实黄忠早就知道太史慈在长沙城里安插了大量的细作。临出发前他还特意提醒寇严要注意这个问题。今天从敌军口里得知他们一直都很活跃,这让黄忠气不打一处来。当下就加强了审讯的力度,拿到了一些名单。
然而,当这批名单被送到寇严手中的时候,她只是当做正常的文书看过一遍之后,眉头都没皱,直接放在蜡烛上点了。